多做体能活动减患非传染病风险

发布日期 : 2020-01-17

体能活动不足可引致乳癌、大肠癌、糖尿病、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,而久坐过长亦增加患上心血管病、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。卫生署非传染病处黄恺怡医生表示,体能活动较多的成年人患上相关疾病的风险亦会减低,心肺功能和肌力一般较佳,建议市民多做体能活动。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,一般成年人应每周进行最少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能活动,或最少75分钟剧烈强度体能活动,或以相等时间混合进行两种体能活动。至于5至17岁儿童及青少年,应每天累积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至剧烈强度体能活动。我们日常以步行或踏单车往来、工作、做家务、游玩和娱乐时的活动,都属于体能活动,这些活动由骨骼肌肉所产生,并需要消耗能量。

世卫建议每周进行体能活动

黄恺怡医生表示,体能活动的剧烈程度,可由说话速度反映。一些中等强度的活动,包括急步行、抹地、洗擦浴缸等,活动时仍能如常说话,但不能唱歌。如果剧烈强度活动,包括跑步、快速游泳、打篮球、踢足球等,活动时呼吸会变得急促,而且不能如常说话。她续称,我们每日都会步行,步行这项体能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,而且不需要场地及设备,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,只要每分钟行100步,就可达至中等强度的体能活动。

她指出,有充分证据显示,体能活动较多的成年人患上心血管病(包括心脏病及中风)、二型糖尿病、大肠癌、乳癌等疾病的风险较低,亦有较佳的心肺功能和肌力。她建议,市民应多做体能活动,并配合均衡饮食,可保持健康的体重。

研究亦显示,多进行体能活动的青少年及儿童,普遍学业成绩较好,活跃的青少年于数学或英文科获得「A」的比率,较不活跃的同辈高20%。

九成中小学生体能活动不足

根据卫生署2014至15年度人口健康调查,结果显示,13.0%的成年人未能达到世卫建议的体能活动量,普遍15岁或以上人士一日内静态行为的平均时间约为7小时,当中接近两成受访者更表示,每日维持坐着或躺着的时间长达10小时或以上。其中,2018/19学年学生健康服务健康评估的数据显示,中、小学生体能活动不足比率更高达94%。

黄恺怡医生表示,政府一直致力推动健康生活,并邀请不同持份者合作,鼓励更多人将体能活动变为生活的一部份。政府于2018年5月发表《迈向2025: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》,当中公布9 项须在2025年或之前实现的本地非传染病目标,包括目标三:青少年和成年人体能活动不足的普遍率相对降低 10%。

她表示,为鼓励市民增加体能活动,卫生署于2018年底展开「健康香港2025 | 郁一郁・健康啲」大型宣传运动,透过运动吉祥物「匿狮Lion」这个原本不愿做运动的「反面教材」,引起市民关注体能活动的重要,鼓励市民随时随地「郁一郁」,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。

资料来源: 《成报》【医者健谈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