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精碍能量供应 运动不饮酒表现会更好

港人饮酒的情况相当普遍。2016年卫生署委託香港大学进行的行为风险因素调查显示,每十名被访者当中,就有七个声称于被访前一年曾经饮过最少一杯含酒精的饮品。当中约有4%的饮酒人士每天饮酒。长远而言,饮酒会增加癌症、高血压、中风等慢性病的风险。酒精亦能减低自我抑制能力,继而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,例如运动。

香港空手道运动员李嘉维于2010年首次代表中国香港出席广州亚运会,参加空手道男子组手75公斤以下级项目,并夺得铜牌。2014年的仁川亚运,李嘉维更杀入决赛,在经历过伤患的低谷中奋战,夺银归来。

运动员戒酒以保表现

为了保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,李嘉维坦言下了不少工夫:「除了健康饮食和恒常运动,我也远离一些不良嗜好,例如烟酒。」他表示以前也有偶然小酌的习惯,但为了健康着想,现在也戒酒了,又指酒精影响了他的运动表现:「喝完酒以后,第二天起来会觉得特别累,体力要较长时间才可以恢復过来。酒精亦影响我打空手道的临场表现,须知道这项运动极需要高度的集中力和反应。」

体能活动对健康有莫大裨益,然而酒精有可能抵销这些运动的好处,甚至对身体构成不良影响。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孟震宇医生指出,运动前饮酒会影响运动表现或导致意外发生,而运动后饮酒会令身体机能復元较慢。此外,饮酒亦会增加肥胖的风险。

孟医生解释,假若在运动前饮酒,酒精会干扰身体产生能量的方式,「当肝脏分解酒精,便不能产生足够的葡萄糖,导致低血糖,不利能量供应。此外,酒精是利尿剂,喝得太多会导致脱水,因为酒精会使你的肾产生更多小便。运动时,体温会升高,导致出汗,而喝酒可使脱水情况更严重」。他亦强调,酒精令人鬆弛的特性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并减缓信息处理,影响反应、协调、准确性和平衡:「这可能影响运动表现,导致损伤、意外,甚至死亡─例如溺水与酒后游泳有关。」

即使选择在运动后饮酒,酒精也可以减慢肌肉纤维蛋白合成的速度,抑制肌肉中的新陈代谢反应,并可能因此而损害训练后机能復元或随后的运动表现。值得留意的是,酒精会提高肥胖的风险。每克纯酒精约含热量7千卡、是不提供任何营养的空泛热量。1罐330毫升的啤酒大概含热量142千卡,约等于大半碗饭或者七粒方糖的热量。另外,酗酒会阻碍营养吸收,导致缺乏维他命B1、B2、B6、B9、C等。

饮酒并没有安全水平

孟医生告诫市民,酒精是致癌物,不应作为保健之用,而不饮酒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不二法门。若无饮酒习惯,就不要开始饮酒。市民若选择饮酒,在理解风险后应节制以减低酒害:男士毎天不应饮超过两个酒精单位(一个酒精单位大概等于一罐啤酒/一杯红酒/一小杯烈酒);女士毎天不应饮超过一个酒精单位。他特别补充:「要谨记,这只是较低风险的饮酒行为,而饮酒并没有安全水平。为健康着想和减低患癌风险,应循序渐进减少饮酒,直至完全不饮酒是最佳选择。而儿童、青少年及孕妇更不应饮酒。」为了响应8月的「全民运动日」,今个夏季卫生署的「走为下着」宣传运动将会在不同场合和社交平台上,与各健康推广伙伴合力宣扬「无酒」及「常运动」的健康生活方式。有关详情,可以浏览相关网页 www.change4health.gov.hk/alcoholfails

酒精碍能量供应 运动不饮酒表现会更好

酒精碍能量供应 运动不饮酒表现会更好

酒精碍能量供应 运动不饮酒表现会更好

资料来源: 7月9日《成报》